雨水综合利用靠谱吗?

2014-05-01 23:02:57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越来越多的新建小区在建设之初便开始埋进一块块黑盒子,这种水槽状的收集模块正使雨水逐渐替代自来水浇灌树木和冲洗马路。
  雨水在国内的利用率仍然相当低。但近年在干旱和内涝的双重夹击之下,部分城市除了加速雨污分流,也开始出台雨水回收利用的政策,并强制执行。
  随之兴起的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市场,虽然前景被企业广泛看好,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仍亟待规范。部分专家甚至质疑,直接利用雨水并不合算,雨水回收利用不是一种经济行为。
  黑盒子
  深圳一家建筑设计院的给排水工程师王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采用两种系统,一种是传统的混凝土水池,一种为雨水收集模块。
  雨水收集模块是一种储水模块,多为黑色或蓝色,以聚丙烯塑料单元模块组合, 形成一个地下贮水池。由于中间不是真空,储水率略逊于混凝土水池。
  王明说,模块的承压能力与混凝土水池相比,并无多大区别,但是模块安放方便, 施工周期短。
  “挖个坑,底下铺一层土工布,雨水可以缓慢地渗透到地下,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动或带走沙土,再将模块放下去,回填泥土就可以了。而混凝土水池施工周期长,要分三次施工,包括水池的底部﹑四壁和顶盖。”
  回填之后,除了停车,也可以种花等,但是不能建房和重型车辆的停车场。居民也可以用回收的雨水来充作生活用水。
  深圳一家雨水收集企业合伙人李涛介绍他们的产品时表示,一个100立方米的储水池,模块的造价约12万元人民币,比混凝土水池的造价低30%左右。
  市场价格并不一致。王明说,有些抗压性更强的雨水收集模块造价会比混凝土水池高,但也高不了多少。整体来说,混凝土水池的材料(行情 专区)成本要低一些,但是加上人工成本和施工周期后,并不划算。
  他补充道,两种系统在雨水收集的数量上相差无几,水质虽跟处理工艺有关,但走完正常的处理程序之后,水质也差别不大。
  受到青睐的雨水收集模块虽然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入该行业,但其在国内市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一家大型雨水回收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在深圳的区域主管周华介绍道,虽在七八年前便已开始推广模块,但是效果不佳,直到两三年前,生意才开始好转。“这中间的5年,市场接受程度并不高,我们主要做排水系统业务。”
  李涛的一个同行甚至在给澳大利亚一家企业代加工模块两三年后才知道那些黑盒子的用途。
  助推雨水收集设备市场兴起的是各地雨水回收利用政策的出台。
  政策出台
  近年,水资源短缺以及逢雨必涝的尴尬令各大城市加速将如何有效储存或利用雨水资源提上日程。
  已经连续4年遭遇干旱的昆明早在2009年便开始实施《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若干规定》,要求昆明市主城区、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范围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必须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雨水收集处理后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河道景观水等。
  2012年,北京发布强制性的《技术要点》,要求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每万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技术要点》同时规定,在设计要求上,屋面表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小区内路面应高于绿地5至10厘米,当路面设置立道牙时应采取将雨水引入绿地的措施。
  深圳虽然雨水充足,却严重缺水。深圳市水务局水资源和供水保障处处长龚利民今年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境内无大的江河或湖泊水库,蓄洪能力差,深圳只有12座库容超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全市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的应急需要。
  自2001年率先推出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后,深圳也于2010年发文要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今年8月20日正式实施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更让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法规形式强制要求绿色建筑全面普及的城市,新开工房屋建筑项目全部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一家大型房地产(行情 专区)开发商的助理总经理表示,深圳要求绿色建筑同时申报国家和深圳两个认证,而国家绿色认证是必须要做雨水收集系统的。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所有新建项目都需要做雨水回收和利用系统。
  王明说,之前参评绿色建筑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形象的大开发商,现在则扩展到所有中小开发商。
  周华表示,从成本上来说,开发商应该更加愿意使用雨水收集模块。他说,要评选绿色建筑,地产商必须采用中水回用或雨水回用系统。中水回用,即居民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再用作绿化等。“雨水回用的成本要低于中水回用,因为处理工序不及污水的复杂。在处理成本上,也比较低。假设一吨中水回用需要1元,那么雨水回用只需要2毛钱。”
  顾虑犹存
  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助理总经理表示,混凝土水池和模块开发商都有选用,这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室外场地大小。
  但在常跟开发商打交道的王明看来,开发商是否选择模块是基于更多的考虑。虽然模块有诸多好处,但在他所接的项目中,有一半仍在使用传统的混凝土水池。
  开发商犹豫的一大因素是新产品刚刚迈进市场时未知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雨水收集模块的使用寿命号称能达到50年的比比皆是,但是这并未得到时间的证实。
  模块埋入地下时间越久,越容易出事故,周华并不讳言。一些承压能力不达标的更会提前爆发。他最近听说的一处模块上方泥土坍塌的事故,让他加深了怀疑。“那还是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生产的呢,更别提其他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了。”他说,混凝土水池的使用寿命跟建筑差不多,相对觉得有保障。
  部分专家认为,收集雨水虽有利于节省水资源,但是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周玉文告诉本报记者,没有水资源的支撑,城市便无法发展。所有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无外乎分为三类:水多﹑水少﹑水脏即水体被污染了。雨水回收利用是为了解决水少的问题,但是很多人把水多和水少问题的解决合在一起,这很难实现。
  一位研究雨水回收利用的专家表示,北京出台的这个规定,有很大争议,该规定的目的不在于使用雨水,而是要应对城市内涝。
  王明已经明显地感受到,这两年做雨水收集的企业增多了,他认为背后是市场前景被看好。
  但是上述专家认为,雨水回收利用并不适合在所有城市推广。“这需要一定的水资源和保障率,资源要有可用性,而在部分城市,一年也下不了几次雨,供给也不及居民生活污水稳定。”
  在李田看来,在雨水使用上,“综合(行情 专区)管理”这个词似乎更加合适。李田是上海市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雨水回收利用不是一种经济行为。
  “收集后的雨水并不干净,需要处理,但处理系统在不下雨的季节长时间不空置,综合成本非常高,远高于污水回收利用,甚至比自来水还要贵。”李田说“直接利用雨水并不一定合算,应该加强对雨水的间接利用和综合管理,提高雨水的天然入渗能力等。”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政府管理与经济激励并重促雨水综合利用
下一篇:南京首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