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绵城市”破解“家中看海”

2015-08-20 21:20:55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截至8月17日,今年全国已有154个城市因暴雨洪水发生内涝受淹,受灾人口25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1亿元。截至目前,全国有29省(区、市) 1810个县5932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232人、失踪55人,紧急转移安置466.35万人,农作物受灾4839千公顷,倒塌房屋11.7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176亿元。(人民网 8月19日)

  “家中看海”、“出门划船”,在今年都成为了可能。众多城市发生内涝让人们不禁戏谑:有豪车又如何,有船才是“王道”。如何破解这种“逢大雨必涝”的窘境,成为当下公众关注的民生焦点。如今,“海绵城市”走入治涝的视野,国家先后在十多个城市开展试点,《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如何打造海绵城市做了专题报道,国家领导人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为这种“疾病”开出了“药方”。

  打造“海绵城市”,是对城市内涝的“釜底抽薪”。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有水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水“释放”。“海绵城市”充分发挥绿地、道路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的作用,节约水资源,缓减城市排水压力,是根治“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良方。

  打造“海绵城市”,是让城市的“里子”更加完美。在城市化快发展的今天,城市越来越有“面子”,但是“城市内涝”告诉我们城市的“里子”工程还欠缺很多。青岛作为全国最不爱涝的城市,其地下管道是百年前德国人修建的,可通车,可行人。德国人百年前做到的事情,我们在今天却没赶超上,但是我们可以创新,用新型“渗水砖”来打造“海绵城市”,依旧可以给城市的“里子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造“海绵城市”,需学习借鉴更需自省。“海绵城市”建设已在一些国外城市展开,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中国中心城区面积大,建筑密度大,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可行性建设措施,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借鉴是学习的开始,既然已经有的国家实施成功,那我们就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优势,“海绵城市”的具体建设,还需人民的不断关注和支持。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郴州:新改扩建工程需建雨水利用设施
下一篇:“城市看海”多地重现 “海绵城市热”存三重误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