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催生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点 海绵城市着眼绿色生活
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从2004年的41.76%上升到2014年的54.77%,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110多座严重缺水。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城市内涝、水污染、热岛效应、生态系统污染等问题频发。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网站正式公布首批获得财政补贴的试点城市名单,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河北省迁安市、吉林省白城市、江苏省镇江等16个城市在列。
从雨水“包袱”到“解渴”财富
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为城市的一种“包袱”。
“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少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样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章林伟认为,这说明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国际著名水文气象专家林炳章认为,城市发展太快,把雨水要渗入的草地、水沟全部变成了硬化的马路,小区里的绿地也硬化成了停车位,雨水无法渗入地下。
“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背景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水泥街道的建成,我们的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硬’,不会呼吸了。虽然有绿地,但绿地大多是隔开的、高出来的,虽然好看,但并不环保。”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全说。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需要创新观念,不要再片面追求高楼大厦,而要更加注重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高出地面的绿地最好建成下洼式,楼房要能存蓄雨水。”张全说,过去,我们城市的排水管理要求的是“随降随排”,排得越快越好;现在希望水“渗下去”,把路面、小区、绿地的水用工程手段蓄起来。
中央大额补贴
而据国家政策,入围海绵城市将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其中常德将有望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历年来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
广西地方媒体也指出,如果南宁入选海绵试点城市,南宁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按照直辖市入选海绵试点城市,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补贴,3年可以拿18亿元。不过重庆是以两江新区的名义申请海绵城市试点单位,是否3年能拿到18亿,仍难定。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李飞指出,建设海绵城市,资金需求巨大。海绵城市对中国仍是新鲜事物,要做到雨水留下并不容易。南京过去实施雨污分离是需要的,“但是仅仅分离还不够,关键是雨水能蓄住且以后被利用。”海绵城市涉及到沥青渗水以及公路地面渗水等功能,这需要使用特别的水泥和砖面,渗水的沥青,涉及巨额的资金。
以常德为例,该市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全市年均降雨量超过1360毫米,预备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可达118平方公里。到2014年底,常德市城区启动的110多个项目中已完成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或将带动6万亿元投资
在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车伍看来,如今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说是弥补过去城市建设的“欠账”,即改变城市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及低影响开发,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的“海绵”功能。 毫无疑问,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的投资显然不会少。光是排水管网的改造就是巨大的投入。有城市曾做过测算,市区内现有的排水管网改造每平方公里大致需要一个亿的投资。而海绵城市所能拉动的投资数额,在车伍看来,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面,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补助在200亿元左右。财政补助时间为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而从各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的数额上看,则从几十亿元到几百亿元不等,南宁投资95.19亿元,常德投资则高达250亿元。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做“精品工程”,从过去“将就”到“精致”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他粗略估计,在“十三五”期间最少能制造全国高铁建设两倍以上的市场需求,即全国6万亿元左右市场规模。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技术服务、材料、工程、仪器、管理、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拉动作用不亚于城市化建设,本质上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过去城市化建设提质的‘升级版’。”李迪华说道。
不仅如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杜鹏飞认为,海绵城市建设甚至还会催生新的产业的兴起和PPP模式的普遍应用。“海绵城市建设可能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整个建设过程不是简单的传统的土建领域,这是对整个产业的细化升级。”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