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广场是德国雨水利用的典范
2014-05-29 15:50:38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波茨坦广场有很多建筑,包括酒店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总部大楼等,都是“绿顶”。在宾馆顶层,绿色草坪、蓝天白云,使客人们喜欢在此享受“日光浴”,呼吸城市中难得的新鲜空气,广场的水景观尤其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国联邦和各州有关法律规定,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开发区规划、建设或改造时,均将雨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考虑,尤其在进行大面积商业开发区建设时,更是结合开发区水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将雨水利用作为提升开发区品位的组成部分。
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较浅,因此要求商业区建成后既不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能增加雨水的排放量,以防雨水成涝。为此,开发商对雨水利用采用了如下方案:将适宜建设绿地的建筑屋顶全部建成“绿顶”,利用绿地滞蓄雨水,一方面防止雨水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或者“绿顶”消化不了的剩余雨水,将通过专门的已带有一定过滤作用的雨漏管道进入地下总蓄水池,再由水泵与地面人工湖和水景观相连,形成雨水循环系统。而地下总蓄水池又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由于柏林整个大环境很好,雨水干净,所以,一些流下来的雨水水质经过前期过滤后已经达标,可直接进入雨水循环系统;如果水质不达标,则自动进入雨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再进入雨水循环系统。
波茨坦广场的水景观由3部分组成:一是索尼中心大楼前带有喷泉的水景观。小孩子尤其喜欢来这里观看喷泉水柱四溅;二是戴—克公司总部大楼前的人工湖。湖内鸳鸯戏水、金鱼游动,路过游人无不留连歇足;三是柏林电影节“电影宫”前的阶梯状水流,水流上与人工湖、下与水泵相连。
作为世界上雨水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的雨水用途很广泛。除了上述建造水景观和改善环境外,雨水还被广泛用于冲刷厕所、洗涤衣服、浇灌花园草地、部分工业用水、空调冷却用水、清洁道路等等。戴—克公司总部大楼就用雨水来冲刷厕所,并用于空调冷却系统。此外,在德国众多城市,尤其是市中心的街道,人们经常看到一些水沿着街道两侧的明沟,从高处流向低处。这是雨水利用的又一典范。城市街道建设明沟,花费不大,既冲洗了街道,又收集了雨水,一举多得。而收集到的雨水进入蓄水池进行再处理后,就可以被用来冲刷厕所、浇灌花园草地等。
德国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问题,但为了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德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投入大量人力与资金开展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德国这样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