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

2015-05-25 20:57:15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长沙城南豪布斯卡酒店四周,绿化美观,风景怡人。然而,在城市建设专家看来,美则美矣,却不实用。

  “花园的地面再下凹10多厘米,地面停车位采用渗水材料铺装,再把屋顶进行绿化改造,只要3步,酒店及周边配套设施就像‘海绵’一样,具备了天然蓄水的功能。”泛华建设集团副总裁、教授级高工吴彦俊表示,这样至少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雨水利用,酒店绿化和环卫保洁用水无需消耗自来水;二是如果每个城市小单元都能变成“海绵”,当多雨季节来临,就能暂存雨水,缓解洪峰,从而避免城市内涝发生。

  “投入并不高,少种两棵装门面的树就可以了。”吴彦俊指着酒店花园中的银杏树笑着说。

  今年3月,常德市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湖南唯一入围城市。5月24日,海绵城市系统解决方案研讨会在长沙举行,全国30多名专家为常德海绵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让城市雨水能蓄、能放、能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其实,城市里原本有一些海绵体,如自然水塘、湿地、沟渠等。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加快,原先是农田、河流、水塘、湿地的地区因开发建设变成了房屋、广场和道路,雨水或无法直接下渗,或无法直接进入水系或水塘,亦或无法直接进入湿地,只能从管道、箱涵进行排水,而管道和箱涵的设计标准偏低、排水能力有限,因此在低洼处易形成城市内涝。

  “渗、滞、蓄、净、用、排,就是海绵城市对雨水管理的六字诀。”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刘云南介绍。主要就是建设可渗透地面,通过屋顶绿化、城区绿化(下凹式绿地),增大地面集水时间和雨水下渗比例,从而减小地表径流量,缓解排水设施的压力;同时补给地下水,防止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表下沉。

  刘云南认为,“海绵”不仅要能蓄积雨水,还要能净化雨水。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等污染物质,污染程度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因此,前期雨水通过硬化路面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通过生态滤池的多层过滤和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收,可去除初期雨水中大部分的污染物。净化后的水进入调蓄池,又可进行绿化浇洒,节约市政绿化用水。

  常德将投入250亿元建设139个项目

  “5月初,常德市海绵城市实施计划已经上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常德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李远国介绍,2015年至2017年,规划在城区重点开展42多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投入资金250亿元,实施海绵院落建设,城市绿地公园新、改扩建,城市道路广场改扩建,生态水系治理工程,排水设施新、改扩建,城市供水设施新、改扩建,数字化管理7大类工程,共139个项目。

  早在2004年,常德市就开始探索如何让水资源在城市生态循环。常德市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4至6月,年均降水量1365.5毫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5倍。以常德武陵区为例,城区绝大部分雨水是通过机埠排入内河,再通过机埠二级提升至外河。由于实行合流制排水,雨水的排入对内河污染非常严重。其中,穿紫河部分河段在几年前还是臭气熏天。

  近年来,常德市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汉诺威水协、泛华建设集团等设计单位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加大了排水及内河水系的治理力度,内河部分河段的水质从劣V类改善为Ⅲ类。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几大总体目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在75%-80%,即75%左右的城市雨水要能实现蓄积;遭遇30年一遇的暴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要具备应对百年一遇的抗洪能力;城市水系水质达到Ⅲ类趋优等。

  李远国认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完善地方政策配套和变革城镇水务管理体制,如解决资金来源、项目审批、奖励制度以及多头管理并不尽责等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

  目前,长沙、吉首等地也在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城市决策者要扭转过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不再继续走改造自然、超越自然的老路,转而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路。”泛华建设集团副总裁吴彦俊表示。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三种方式科学进行雨水收集利用
下一篇:海绵城市如何从雨水收集受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