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国家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织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评审工作中,西咸新区与全国其它21个城市共进筛选名单,并获得西北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资质。
三年补助12亿 效果显著还将增加奖励
2014年底,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并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此次试点全国共有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经过筛选有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终西咸新区与其它15个城市脱颖而出,获得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资格。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它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三级雨水收集系统 构建立体雨水利用体系
目前,西咸新区提出将雨水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的三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将调蓄设施与城市既有绿地、园林、景观相结合,构建海绵城市雨水利用体系。
让雨水“停一停、流一流、渗一渗”,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借助自然力量排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不仅减少了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了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还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使建设成本大幅降低,改善了人居环境,带来了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改善人居环境 让城市回归自然
据了解,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依靠斗门水库和沣河湿地,已经呈现出绿带环绕的城市景观和自然清新、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在西咸国际文教园农业中央公园,通过保留原始村落和大面积农田,打造出一个体验乡情农趣,回归自然田园的特色公园;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湖景区依托水景、田园等生态基础,以文化、健康、商务办公、现代农业为核心功能,将建立新一代复合型生态公共空间。
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造成的损失,“海绵城市”将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全面铺开,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是对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